Description:
本书是为IBDP认识论(TOK)课程编写的教材,旨在探究知识的本质特征,理解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探究知识的来源和认识者获取知识的过程,帮助学习者打通各个学科的边界,实现跨学科的理解。
- 结合大纲:以知识框架为工具,对核心主题、选修主题和知识领域进行深入探索。
- 探究学习:精心设计富有意义的讨论活动和知识问题,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
- 联系现实:提供实例,鼓励学生以12个核心概念对知识进行深度比较和整体性反思。
- 评估演练:解析评估标准,提供评估任务指引和相应练习。
This textbook i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he instruction of IBDP TOK course. It aims to explore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of different areas of knowledge, and assist learners to transcend the boundaries of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realize inter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by exploring the source of knowledge and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utline: Deeply explore the core theme, optional themes and areas of knowledge based on knowledge framework.
- Inquiry-based study: Design meaningful discussion activities and knowledge questions to inspire learners’ study.
- Connected to reality: Provide authentic cases to encourage learners to make in-depth comparison and overall reflection on knowledge with 12 concepts.
- Corresponded to the evaluation: Illustrate evaluation criteria, provide task guidance and corresponding exercises.
关于作者
李康华,悉尼大学教育学硕士,IBO亚太地区MYP及DP项目教师培训员,现任南京泰晤士学校校长。
郁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陈圳,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从事IBDP教学十余年,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参与国际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陆晓媛,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硕士,多年从事TOK教学,现任上海民办位育中学TOK教研组组长。
俞慧林,复旦大学法学硕士,IB教育者。
徐甲彬,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现任上海平和双语学校TOK教师。
张墨谦,复旦大学理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DP协调员。
邓小俐,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目录
使用说明 2
序言 6
核心主题:知识与认识者
1 导论 12
2 认识者 13
2.1 个体认识者和认识者群体 13
2.2 知识与社会 15
3 ? 知识的基础 16
3.1 知识的分类 16
3.2 知识的定义 17
3.3 知识与怀疑 20
3.4 知识的价值 21
4 ? 知识问题和知识框架 22
4.1 知识问题 22
4.2 知识框架 23
5 ? 结语 31
选修主题
01 知识和技术 36
1 ? 导论 36
2 ? 范围:技术是什么? 37
2.1 技术与知识 37
2.2 技术及其影响 39
3 ? 观点与视角 41
3.1 技术的产生与演进 41
3.2 信息茧房 44
4 ? 方法与工具 45
4.1 技术与认识方法 45
4.2 技术与知识领域 46
5 ? 技术与伦理 47
6 ? 与核心主题的联系 50
7 ? 结语 51
02 知识和语言 54
1 ? 导论 54
2 ? 范围:语言是什么? 55
2.1 语言的定义 55
2.2 语言的特点 57
3 ? 观点与视角 59
3.1 语言与思维 59
3.2 语言与文化 60
3.3 语言与翻译 62
3.4 语义 63
4 ? 方法与工具 65
4.1 隐喻作为方法 65
4.2 语言作为方法 66
5 ? 语言与伦理 68
6 ? 与核心主题的联系 69
7 结语 70
03 知识和政治 74
1 ? 导论 74
2 范围:政治是什么? 76
2.1 政治的涵义 76
2.2 政治所涵盖的范围 76
2.3 政治知识的意义 78
3 ? 观点与视角 79
3.1 政治智库意见与公共决策 79
3.2 后真相政治时代是否有真相 80
4 ? 方法与工具 81
4.1 语言与政治话语权 82
4.2 获取政治知识的方法论:比较的视角与比较政治学 82
5 ? 政治与伦理 84
6 ? 与核心主题的联系 86
7 ? 结语 87
04 知识和宗教 91
1 ? 导论 91
2 ? 范围:宗教是什么? 92
2.1 宗教的涵义 92
2.2 宗教的分布 93
2.3 宗教与文化 94
3 ? 观点与视角 96
3.1 宗教的一般分类与悖论 96
3.2 局内人与局外人 100
4 ? 方法与工具:宗教知识的获得 101
4.1 直接启示与个人神秘的经历 101
4.2 对文本的阐释 102
4.3 推理与信仰 103
5 ? 宗教与伦理 105
6 ? 与核心主题的联系 106
7 ? 结语 107
05 知识和土著社会 111
1 ? 导论 111
2 ? 范围:土著知识是什么? 114
2.1 土著知识的内涵、价值与表现形式 114
2.2 殖民地主义、全球化与土著知识 118
3 ? 观点与视角 121
3.1 土著知识的性质:普遍性与地方性 121
3.2 土著知识的价值:认同感与多样性 123
3.3 土著知识的反思:知识的分类标准 125
4 ? 方法与工具:经验归纳与民族志调查 128
5 ? 土著知识与伦理 129
6 ? 与核心主题的联系:如何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 131
7 ? 结语 132
知识领域
01 历史 138
1 ? 导论 138
2 ? 范围:历史是什么? 139
3 ? 观点与视角: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训 143
3.1 历史学家与“一家之言” 143
3.2 历史教训与“鉴往知来” 148
4 ? 方法与工具:史料来源与证据判断 149
4.1 史料的搜集与分类 150
4.2 史料的考证 152
4.3 史料和运用 154
4.4 科学vs艺术(技艺) 156
5 ? 历史与伦理 157
5.1 历史事件中的伦理反思 157
5.2 历史学家的心术与伦理 158
6 ? 与核心主题的联系:如何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159
7 ? 结语 160
02 自然科学 164
1 ? 导论 164
2 ? 范围:自然科学是什么? 164
3 ? 观点与视角 166
3.1 从研究结果到理论 166
3.2 研究理论的发展 168
4 ? 方法与工具 170
4.1 形成科学知识的过程 170
4.2 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72
5 ? 自然科学与伦理 180
6 ? 与核心主题的联系 182
7 ? 结语 183
03 人文科学 186
1 ? 导论 186
2 ? 范围:人文科学是什么? 187
2.1 人文科学关心什么? 187
2.2 学科分支与学科交叉 189
2.3 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与区别 189
3 ? 观点与视角 192
3.1 文化视角 192
3.2 方法视角 193
3.3 技术视角 194
4 ? 方法与工具 195
4.1 人文科学中知识积累的过程 195
4.2 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 196
5 ? 人文科学与伦理 203
5.1 拥有知识与承担责任 203
5.2 被试的权益 203
5.3 学术诚实 205
6 ? 与核心主题的联系 206
7 ? 结语 207
04 艺术 210
1 ? 导论 210
2 ? 范围:艺术是什么? 212
3 ? 观点与视角:四种艺术评价角度 213
3.1 评价角度:这个作品的创作者是谁? 214
3.2 评价角度:艺术品本身怎么样? 215
3.3 评价角度:欣赏者/观众怎么看? 216
3.4 评价角度:艺术品创作的语境是什么? 218
4 ? 方法与工具 219
4.1 艺术与技术 219
4.2 艺术与媒介 221
4.3 “表达”的方法 225
4.4 获得艺术知识的方法 228
5 ? 艺术与伦理 229
6 ? 与核心主题的联系 230
7 ? 结语 230
05 数学 235
1 ? 导论 235
2 ? 范围:数学是什么? 235
3 ? 观点与视角:数学的抽象性 238
4 ? 方法与工具 240
4.1 数学的工具:语言 240
4.2 数学的方法:证明与公理化 243
4.3 数学的确定性 246
5 ? 数学与伦理 251
5.1 数学的善 251
5.2 数学家与知识创造 252
6 ? 与核心主题的联系:认识者与数学学习 255
7 ? 结语 259
认识论课程的评估
1 ? 导论:评估方式概述 264
2 ? 认识论学习成果展 264
2.1 评估标准 265
2.2 校内评估提示题 265
2.3 物件的选择 266
2.4 计划学习成果展 266
2.5 举办学习成果展 267
3 ? 认识论命题论文 268
3.1 评估标准 269
3.2 对题目的解构、分析与选择 269
3.3 认识论论文结构 271
3.4 学术诚信基本要求 273
3.5 认识论论文检查清单 273
3.6 论文开题讨论会 274